染料降解实验在日光灯照射的50 ml的锥形瓶中进行,光照强度为0.960 mW cm⁻²,通过磁转子温和地搅拌溶液使得其与催化剂充分接触。

利用3D NP-Cu催化降解五种染料混合溶液(每种4 mg/L)的反应探究该催化剂的可适用范围。
为表征混合染料废水的降解程度,利用HACH DRB200型COD反应器和HACH DR 3900分光计对处理后的溶液进行测试,得到了其COD值。
将完成降解实验后的催化剂取出,用去离子水进行冲洗随后放入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清洗完成后将用作下一次降解反应的催化剂,以评估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
反应中Cu离子的析出量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ELANDRC-e, PerkinElmer)测得。
为更好理解甲基橙降解机理,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LC-MS, 1100 LC/MSD Trap,Agilent)被用来检测甲基橙的降解中间产物。本实验中使用的是C18色谱柱,规格为250mm × 4.6 mm,检测过程中柱温保持在30 ℃,流动相为甲醇和水,其体积比为45:55,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LC-MS质谱图的记录范围为50 - 500。

∙OH的产生速率常数是以苯甲酸(Benzoic acid, BA)的氧化反应为探针反应进行测量的。苯甲酸与∙OH的反应已经被充分研究了,其反应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溶液中∙OH的浓度变化速率可以用,反应达到稳态时,溶液中∙OH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因此该值等于零,亦即∙OH产生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溶液中除去苯甲酸分子可能还有其他物质(如H₂O₂)能猝灭∙OH,均需考虑在内。
混合染料溶液约在30分钟内完全褪色,证实了3D NP-Cu催化剂对不同的染料分子亦有良好的催化降解能力。然而,染料溶液的褪色仅涉及到染料分子中发色团的破坏,有机物并没被完全去除。化学需氧量是表征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亦是国家水体排放标准中的考核指标。因此,我们测定了在3D NP-Cu催化混合染料降解过程中的COD变化。
上一篇:3D打印非晶合金的几何形状与晶化特性研究
下一篇:抱歉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