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3D打印设计3D模型常令人困扰,原因在于3D打印模型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建模软件、打印材料、打印机型号乃至具体技术路线,均会对3D模型提出差异化要求。因此,3D设计师若感到设计出适用的3D打印模型存在难度,实属正常现象。本文由杰呈三维整理,聚焦3D模型转化为实物过程中易出现的三类问题,助您规避设计误区。
1. 3D模型与打印材料不匹配
各类打印材料的性能差异显著:有的脆弱易损,有的坚韧耐用;有的柔软灵活,有的坚硬密实;表面光滑度与密度也各不相同。因此,确定采用3D打印工艺后,最理想的流程是在绘制3D模型前便明确材料选择。例如,若计划使用陶瓷3D打印,需提前考虑其特性——设计悬垂结构时需添加支撑,外观突出部位需增加加固元素,转角处也需调整结构以适应材料特性。
需明确:所选材料直接决定了3D模型必须满足的设计特征。若忽视这些要求,打印时易出现瑕疵、失败,甚至无法完成打印。
解决方法:严格依据选定材料的设计特性构建3D模型。建议在建模前仔细阅读对应材料的设计指南。若对材料选择存疑,可查阅我们的材料指南页面,或通过在线咨询向专业客服了解材料特性、性能及价格信息。
2. 3D模型与打印工艺不匹配
3D打印不仅耗材特性多样,工艺类型也极为丰富,不同工艺对模型的要求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打印ABS、PLA、铝合金或类橡胶材料时,可采用带有互扣结构的3D模型;但打印金、银、铜、树脂或高精高韧ABS时,互扣结构则无法实现——这与材料特性无关,而是由工艺差异导致。
具体来看:ABS、PLA等材料采用FDM技术(熔融沉积成型),支持双喷头打印,可用其他材料作为支撑,因此可打印互扣结构;铝合金、类橡胶材料则采用SLS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基于粉末成型,无需支撑即可打印互锁结构;而贵金属需通过失蜡法加工,树脂、高精高韧ABS则采用SLA技术(光固化成型),这两种工艺均无法生成互扣支撑。
解决方法:查阅材料指南页面,了解不同材料对应的打印工艺名称及设计规范;或通过在线咨询向专业客服获取各工艺的特点与设计要点。
3. 3D模型壁厚不符合打印要求
重要提醒:3D模型的壁厚必须严格符合打印要求!此问题为当前最常见的设计缺陷,直接导致打印效果不佳或失败。壁厚过薄时,模型细小部位可能无法打印或因脆弱而损坏;壁厚过厚则可能因内部应力过大导致开裂或破损。
解决方法:首先阅读《打印必读检查单》及《3D打印壁厚设计指南》,并参考材料指南页面,确保其他设计要点(如材料适配、工艺匹配)均已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