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加工网

销售热线:158-1687-3821
打印知识
打印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打印知识

3D生物打印技术现状、挑战与骨支架材料特性

来源:杰呈3D打印 发布时间:2025-11-21 10:36:10 浏览次数:0
  • 分享到:

3D生物打印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相关问题,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此技术进入医学再生领域,预示着3D打印技术发展到了第四阶段。

3D生物打印技术概述

3D生物打印技术是将细胞、人工生物材料或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作为材料,结合CAD、CT检查和3D打印技术,组建可发挥某种生物功能的组织或器官,用于修复病损部位。

有学者采用Bioplotter气动分配系统(Envisiontec GmbH, Gladbeck,Germany)打印水凝胶支架,该支架既可以维持空间,也有利于细胞生长与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在沉积过程中,包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存活,存活率与未打印的细胞几乎无差别,挤压后仍可显示出可发展为血管化骨移植物的潜力。

目前广泛被使用的生物3D打印技术,主要是将细胞与材料混合后进行打印。关键在于如何维持细胞活性,因此被用于生物3D打印的材料较少。较为常见的材料主要有胶原、藻酸盐、聚乙二醇等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的水凝胶材料。

Bendtsen等人将藻酸盐、PVA、HA混合,研发了新型的水凝胶配方。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将小鼠颅骨3T3 - E1 (MC3T3)细胞打印到支架中,MC3T3细胞在最佳的水凝胶配方中均匀分布,在此过程中其活性仍然很高。这种制剂具有优良生物性能,不仅有利于保持细胞活性,还具有可降解性和一定的骨传导性能,也可对支架进行个性化设计,与骨缺损部位完全贴合,美学效果显著,有望成为骨组织的替代品。

ScreenShot_2025-11-19_114527_192

3D生物打印技术发展面临的困难

目前3D生物打印技术的发展非常缓慢,甚至是停滞,其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分辨率与材料问题:分辨率提高存在困难性,致使打印的精确度较低,打印的墨汁材料在生物相容性方面表现较差等。
  • 打印产品功能与结构问题:虽然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的领域较广,无论组织大小(小到细胞大到器官)都可进行打印,但是打印产品功能较少,结构简单。比如心脏、大脑等复杂器官的制备仍是一大技术难点。

wechat_2025-11-17_142441_909

骨支架材料特性

骨支架的作用至关重要,决定了修复骨缺损的最终效果。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具有优良的性能,其关键特性包括:细胞粘附性、空间维持能力、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临床可操作性和显微结构等。现阶段可用于3D打印技术的材料众多,包括金属、陶瓷、聚合物、复合物材料等,每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特点。


上一篇:3D打印技术及其在聚醚醚酮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法兰轴承3d打印如何优化润滑效果

相关产品
  • 模具钢

    模具钢
  • 钛合金

    钛合金
  • 铝合金

    铝合金
  • 不锈钢

    不锈钢
  • JCSC-6500韧性树脂

    JCSC-6500韧性树脂
  • 黑色尼龙PA12

    黑色尼龙PA12
  • 白色尼龙材料

    白色尼龙材料
  • 白色光敏树脂

    白色光敏树脂
  • PLA塑料材料

    PLA塑料材料
  • 软胶材料

    软胶材料
  • 耐高温光敏树脂

    耐高温光敏树脂
  • 3D打印红蜡

    3D打印红蜡
  • 透明光敏树脂

    透明光敏树脂
  • 半透明光敏树脂

    半透明光敏树脂
  • 高韧性光敏树脂

    高韧性光敏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