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关学者的研究,将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内涵界定为:3D打印全球创新网络是由全球范围内的3D打印企业和相关组织组成(如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以知识共享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目的是通过共享战略资源产生新知识的松散耦合的动态开放网络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创新的地域限制,使得全球的3D打印创新资源能够高效整合与流动,加速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效率。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新兴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形成机制、演进特征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开展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刘云教授对全球创新网络的概念进行界定,本文依据其定义,并结合3D打印产业特征,将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外延界定为: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是围绕3D打印产业创新发展形成的全球范围的3D打印创新主体、3D打印创新要素、3D打印创新制度之间建立的各类正式和非正式的跨国关联关系的总体结构。其中,创新主体涵盖了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创新要素包括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制度则涉及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等。
全球创新网络的内涵进行界定,下文中将对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明确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要素构成,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全球创新网络的内涵。
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国内外3D打印企业、国内外科研院所、国际中介机构、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等。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第一层次中,3D打印核心企业保持着高度开放的状态,并将网络中的其他成员(如科研院所等)作为创新资源不断进行知识共享。例如,一些国际知名的3D打印设备制造商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产品开发中。
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第二层次担任着创新环境的角色。国际中介机构如行业协会、咨询公司等,能够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咨询和合作对接等服务,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国际金融机构如银行、风险投资公司等,为3D打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企业在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国际非政府组织则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技术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由于这种创新模式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中第三层次各国的创新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科技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创新的过程更为复杂。例如,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会对3D打印企业的投资和发展产生影响;政治稳定性和外交关系会影响国际合作的开展;法律制度的差异会对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等方面带来挑战;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不同会影响企业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则会影响消费者对3D打印产品和服务的接受程度。
在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中,不同3D打印创新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与合作规则,建立起基于信任的商业合作关系、研发合作关系、金融合作关系、许可合作关系等不同类型的合作关系。例如,企业之间可能会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会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会建立融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