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不同的分子技术领域中,不同的机构的创新能力不同。为能全面检索到3D打印领域的专利,并系统描述出3D打印产业的全球创新网络特征及演化情况,进行了以下工作:
技术分类:基于充分的文献调研和多轮专家意见,并依据美国测试和材料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ASTM)的分类标准,将3D打印技术共分为六大类:固化技术、激光烧结与粘接技术、材料熔化粘接技术、板材层和技术、生物打印技术、3D食品打印技术。这六大类下又细分为九个小类:固化技术、激光烧结技术、喷射粘接技术、丝材融化粘接技术、线材融化粘接技术、粉末/粒状材料熔化粘接技术、板材层和技术、3D生物打印技术、3D食品打印技术。
关键词确定:专家意见经过多轮检索及讨论,借鉴Bai(2016)选用的关键词搜索策略,最终确定分领域关键词。其中的逻辑运算规则基于Web of Knowledge的逻辑运算规则,利用逻辑连接符(OR、AND)确定专利的检索策略,具体的检索策略详见附录A。
数据库选择:选择欧洲专利局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开展数据检索和数据下载。本文数据来源是欧洲专利局(EPO)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Worldwide)。该数据库包含来自90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以及全球各地的专利申请[7],满足研究者对于产业或技术发展等方面的检索需求。欧洲专利局专利极具国际化特征,授权专利的数量较大,授权专利质量较高[8]。综上所述,该数据库专利质量极高可代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在某领域专利申请的数量可反映出国家技术创新能力。
检索期间:专利检索和数据下载所涉期间为198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数据检索:考虑到文中的研究对象为全球创新网络,所涉及的网络主体遍布世界各国,因此本文的数据选用该数据库专利作为本章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和第六章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特征对主要国家产业绩效影响研究的数据基础,建立全球创新网络开展研究。数据下载基于改进的词频查询方法,按照上文中确定的检索式,将时间界定为1989-2017年,进行原始数据下载。
数据去重与下载:为去除重复数据,将原始数据选择相应的过滤器,导入VantagePoint软件。同时利用数据抽取功能,基于专利号在Worldwide数据库中重新下载专利数据,共下载3D打印专利14677件。
数据清理:通过运用VantagePoint数据挖掘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清理,解决部分数据不全面、并去掉无效且具有干扰性数据的问题。清理后有效的3D打印专利共有13121件。
分技术领域专利数量:
数据库构建:以清理后的数据为基础构建全球3D打印产业专利数据库。同时,界定3D打印专利发明人国别≥2的专利数据作为国际合作专利,抽取建立国家合作专利数据库,用来研究全球3D打印产业发展状况中的国际合作状况;界定3D打印专利申请人≥2的专利数据作为专利权人合作专利,抽取建立专利权人合作专利数据库,用来研究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特征。
基于价值链视角,高技术产业包括技术创造和经济生产两个阶段。因此,对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应包括经济分析和技术分析两个部分:
经济分析:主要通过市场规模、年产值等经济数据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技术分析:主要通过专利申请情况和技术发展情况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