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者对3D打印产业的研究
Subramanian(2015)认为3D打印产业已被证明有可能彻底改变生产过程,是21世纪最具有战略性的技术创新。
Holzmann(2015)认为3D打印产业商业模式存在已经建立或尚未发展两种情况。
Deaky(2017)基于ABC成本核算法对3D打印产业进行建模分析,识别出影响设施产出的成本动因。
国内学者对3D打印产业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3D打印产业的研究主要包括3D打印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发展现状与问题:王忠宏(2013)、陈燕和(2013)、倪斌(2015)等学者均认为我国3D打印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 发展建议:在认识到产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邓丹(2014)、李陶(2015)等学者提出了促进3D打印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制定扶持政策等建议。
- 其他研究:
- 其他学者如徐荣健(2016)研究国内外3D打印产业的规模及其产业分布,然后分析了3D打印技术现阶段发展趋势。
- 金玉然(2016)对3D打印产业基地发展环境与对策进行理论研究。
- 袁锋(2017)对3D打印产业融合成长的低成本创新驱动模式进行分析。
- 纪晓丽(2017)探讨了我国3D打印产业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 马玥(2018)简述中美两国3D打印产业市场概况,并比较了中美两国在发展3D打印产业方面所出台的相关政策。

国内外学者对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研究仍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
- Gasparin(2015)研究发现3D打印产业的商业创新系统因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的传播和互联网连接的普及而得到广泛重塑。
- Bai(2017)探讨了3D打印产业、大数据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以及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产业亚洲创新网络的主要特征。
- Xu(2017)通过构建涉及科学,技术和商业次生态系统的多层次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能力框架,研究了中国的3D打印创新生态系统。

全球创新网络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根据上文对全球创新网络相关文献的梳理,研究述评如下:
- 从全球创新网络概念的相关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针对全球创新网络的内涵、构成、分类、特征和演化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部分以全球创新网络作为一种创新模式进行概念研究,而具体深入到某一产业进行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对新兴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不丰富。
- 从全球创新网络的创新主体及要素的相关研究来看:创新主体主要包括跨国公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他们之间的交互是全球创新网络形成的重要基础。创新要素流动的研究,主要通过知识流动、技术扩散与转移和人才流动几个方面展开。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已经对全球创新网络视角下的创新主体交互过程及创新要素流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对于全球创新网络特征的刻画大部分研究者仅对全球研发合作网络采用专利数据进行分析,但针对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其他类型的全球创新网络网络特征的刻画仍有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 从全球创新网络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相关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三方面开展研究:一是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对于新兴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影响,二是城市或区域的创新网络特征对于产业绩效影响,三是国家创新网络特征对于产业绩效影响。现有研究大部分针对创新网络特征与产业创新绩效关系开展研究,但全球创新网络特征与产业经济绩效之间有何关系,如何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
- 从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相关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对3D打印产业发展状况、技术发展趋势、竞争策略、产业生态系统和商业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针对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研究,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形成和演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薄弱。
上一篇:3D打印全球创新网络研究全览与框架构建
下一篇:3D打印全球研发创新网络分析方法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