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等多个理论视角,对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然后借鉴现有模型,构建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模型,基于271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析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形成和演化的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因素是网络形成和演进的前提条件,通过影响网络主体需求和资源流动来影响3D打印企业的创新合作,进而影响了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形成和演进。
基于3D打印专利数据构建34个经济体六年间的合作创新网络,通过204组网络属性指标代表各经济体网络特征,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全球创新网络特征与3D打印产业研发效率和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关系。
3D打印产业研发效率投入产出数据来自于Wohlers Report,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模型进行测算。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创新网络特征度数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结构洞特性和聚类系数与产业绩效均有显著的相关性。
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对我国3D打印企业影响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向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国内3D打印企业发放问卷来收集数据(共发放调查卷1919份,整理后的有效调查问卷347份),实证研究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关系特征、融网意愿和融网能力对我国3D打印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后通过模型检验和回归分析验证研究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和融网意愿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相关性。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推进我国3D打印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对策及建议。研究结论有利于我国新兴产业依靠我国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科技投入,占据产业前沿并快速追赶发达经济体;为中国更好地融入和引领全球创新网络的发展路径选择提供依据,为中国制定全球创新战略与政策提供支持。
基于产业组织、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网络及创新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专利计量方法、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方法、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结构方程模型、面板回归模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模型等研究方法对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特征、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影响因素及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对产业绩效影响进行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方法系统地揭示了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特征。按照解决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是什么、表现出哪些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及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的逻辑顺序,构建创新网络特征—网络影响因素—网络对绩效影响(Characteristic-InfluencingFactor-Performance,CIP)分析框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以往研究对全球创新网络的刻画主要对研发合作网络进行分析,本文增加了对产业链和价值链创新网络的特征分析,弥补了以往研究缺乏对3D打印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网网络特征的把握。
在研究3D打印全球研发与创新合作网络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研究方法从整体网络特征、各网络主体网络地位分析、核心网络主体网络地位分析三个方面对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特征进行研究,全面系统揭示了全球创新网络的整体网络特征和个体网络位置。
在研究3D打印全球研发与创新合作网络时,将产业链和价值链创新网络发展模式分为垄断企业主导式和竞争企业共生式两种,研究发现不同发展模式的网络特征存在差异。
基于复杂系统、资源观、自组织等理论研究视角,结合预调研结果,识别出影响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的八个主要因素;构建了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模型,主要探究三个主要变量各构成维度对创新合作的影响作用关系,创新合作在三个主要变量的各构成维度与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三个主要变量各构成维度对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直接影响关系;揭示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外部环境因素是网络形成和演进的前提条件,通过影响网络主体需求和资源流动来影响3D打印企业的创新合作,进而影响3D打印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最终促使具有不同形态特性的3D打印全球创新网络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