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man(1991)首次提出创新网络概念,即服务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包含了非正式和隐含特征的联系。
创新网络的构成
- 企业技术创新角度:格姆登、里特尔和黑德布勒克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企业技术网络的组成、配置及各合作者的角色。核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了获取创新所需要的外部资源,与一些协作单位建立了有价值且需付出成本的联系。这是从企业的层次来考察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构成。
- 区域层次角度:从区域层次来考察区域创新网络的构成,Gao等学者提出区域创新网络中存在企业、中介机构、大学、政府、风险资本等角色。
创新网络的产生动因
德布雷森在其文章中进行阐述,主要的研究角度是从促使企业进入网络的外部条件来进行研究的。创新网络产生动因包括:
①强烈的技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
②资源与技术互补性;
③收益和技术成果共享。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刘莉莉提出了路径依赖的观点,借助新经济社会学关于社会网络的理论,考察了硅谷形成历史,阐明硅谷是如何在一系列的路径选择过程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具有创新优势的网络环境。
- 邱海雄、徐建牛提出,创新网络形成的原因是我国渐进式的制度变迁的特点,由于制度环境对创新网络中各个阶段的动机、行动选择的影响导致创新集群网络中技术创新的过程也受到了影响。

创新网络的影响因素
主要指其形成和演化的影响因素:
- 蒋翠清等分析了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知识创新网络的连接机制,并探讨了企业知识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
- 郑小勇等(2014)构建了产业创新网络的理论模型,提出产业创新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产业创新主体因素中的经济理性动因和企业家动因进而影响其创新合作行为,从而导致不同形态特征的产业创新网络形成。
- 张永安等(2008)依据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运用刺激—反应模型和回声模型对集群创新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合作机制进行了深入地阐释。

创新网络的作用
德布雷森和厄梅斯在其文章中总结了创新网络的功能包括:
①网络能充当搜寻和评价不同可能组合的程序;
②网络可以大大减小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③大量的创新网络参与标准、规范、规则、系统与界面规范的制定;
④隶属于创新网络不仅能减少信息成本,而且能避免随后的受制于被排斥和进入障碍;
⑤网络的方式除了能分担不确定性、风险和成本外,还存在着超过直接合作成本的长期利益。
综合国内学者对创新网络功能的描述(杨海珍,1999;盖文启,2002;肖龙阶,2003),创新网络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功能:
①获取与学习新技术;
②技术创新过程不确定性降低;
③知识的创新;
④创新资源的交流与扩散功能;
⑤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
⑥有助于实现外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范围经济。

基于创新网络理论对3D打印产业的研究
基于创新网络理论,对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分析其构成、特征、形成动因及影响因素,构建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分析框架,为后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特征分析:文中重点展开对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特征分析,在对3D打印产业全球研发合作创新网络进行分析时,对网络密度、网络主体间联系以及网络重要控制主体和网络向心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
- 影响机制分析:借鉴前人研究创新网络形成和演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成果,本文构建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根据研究结果分析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形成和演化的影响机制。
上一篇:国家间科技合作网络演化与区域差异
下一篇:产业组织理论脉络与3D打印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