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网络研究现状与演化脉络
近几年来,由于新兴技术与创新的高度融合驱动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企业商业模式革新,国内外学者对“全球创新网络”的研究日益增加(Ernst,2009;马琳,2011;李健,2016)。
全球创新网络的发展特征
目前,全球创新网络的地理范围正日益扩大,其发展也体现在全球生产网络的知识强度不断升级。Chaminade(2012)认为全球创新网络是在全球制造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GPN)知识共享过程当中由于质变的发生而产生的,是一个内部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意在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生产和分配。

全球创新网络对不同主体的影响
-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希望能通过提升专业能力来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并通过减少在生产过程当中的时间和成本,促进全球生产体系当中知识的扩散以及向全球创新体系的转化。越多的参与到全球创新网络当中,跨国公司就越能减少研发成本,越能接触到创新资源并减少内部研究所产生的风险。
- 国家:从国家的角度而言,全球创新网络的出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方式,发展中国家能够快速而低成本地完成复杂创新,实现战略意图(如中国、印度等开始从低成本“世界工厂”定位转型到“创新发展”)。
- 企业:从企业角度而言,全球创新网络的出现为资金单薄、技术较落后和研发人员匮乏的中小企业提供快速有效发展的捷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共享知识和信息资源,低成本的提高研发效率,进而提高盈利能力(如思科Cisco、华为等)。

全球创新网络的理论基础与演化
综上可知,全球创新网络理论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其演化脉络清晰。 基于以上文献综述,笔者认为创新网络(包括区域创新网络和产业创新网络等等)可视为全球创新网络的萌芽期,主要的演化过程是由研发国际化发展至创新全球化再通过全球研发网络和全球生产网络不断演化为全球创新网络。
全球创新网络的创新主体交互研究
从全球创新网络的创新主体交互和创新要素流动相关研究来看,以跨国公司、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代表的创新主体是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的交互是全球创新网络形成的重要基础。关于创新主体交互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目标及任务、合作模式、研发成果等;
- 二是,多源创新主体的合作领域及研发成果等;
- 三是,创新主体交互的重要地理载体全球创新中心的相关研究。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布局研究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布局通过跨国公司进行交流是全球创新网络主体重要的互动方式,各国学者从几个方面对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布局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合作任务及目标、合作模式、合作效果及作用、新兴地区的机会等。
- Wang(2014):将企业研发全球化的中心任务归纳为:对研发单元进行区分,利用多个地点的特定的资源,整合研发工作,以实现整个公司的目标。
- Awate(2015):研究发现对于国际化研发活动,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主要基于能力开发和能力创造的双重战略,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更着重于跟随及整体追赶战略。
- Jin(2012):提出了研发国际化活动的三种模式: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独资研发、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独资研发和发达经济体跨国公司与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合资研发,并在国家层面从以上三种模式的角度对一个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达到全球创新阶段的路径进行了描述。
上一篇:全球创新网络类型、特征及影响
下一篇:全球创新网络起源与国内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