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aro等将热熔挤出(HME)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以制备不同形状的药片,成功打印出立方体,金字塔,圆柱体,球形和圆环形是五种不同几何形状的药片,研究不同几何形状的药片药物释放能力。Cem将抗癌药(紫杉醇)和抗病毒药(西多福韦)组成的组合产品采用喷墨打印在胶粘剂膜上,用于局部治疗因HPV感染而引起的宫颈癌,将紫杉醇包裹在环糊精包合物中,使得紫杉醇的溶解性问题得以解决,西多福韦的释放通过封装在聚己内酯纳米颗粒中来控制。
Sultan和Mathew等将纤维素纳米晶体、海藻酸钠(SA)和明胶以70/20/10(wt%)的比例混合形成水凝胶墨水,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了基于纤维素纳米晶体、海藻酸钠(SA)和明胶的纳米复合水凝胶支架。Xu等提出了采用3D打印法成功制备了含有1%纳米纤维素水凝胶支架,纳米纤维素水凝胶支架可支持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随着刚性的提高而提高,表明3D打印的支架使纳米纤维素可应用于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过程中重要细胞的再生。
Sing等将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与胶原蛋白渗透相结合,构建了Ti/1型胶原蛋白和Ti-Ta/1型胶原蛋白的双相支架,胶原蛋白成分在细胞分化和生长中发挥作用,促进骨再生和血管形成,支架部分提供所需的机械强度。Umberto等通过热熔冲压挤压3D打印技术制备麦芽糖糊精口腔分散膜(ODF,使用扑热息痛作为模型药物时,最大载药量约为40%。
Eliffhan等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了基于雪莲植物提取物(SC)与海藻酸钠(SA)/聚乙二醇(PEG)混合的支架,且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和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活力进行了评价,可用于糖尿病创面敷料和抗细菌感染方面。
Syoung配制了基于皮肤细胞外基质(S-dECM)的生物打印溶液,皮肤中有益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ECM成分得以保留,打印制备了3D人体皮肤模型和利于伤口愈合的3D预血管化皮肤贴剂,载有内皮祖细胞(EPC)的3D打印皮肤贴片以及来自脂肪的干细胞(ASC)能够加速伤口闭合和再上皮化,新生血管和血流。
青霉素诞生,在微生物污染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但细菌的耐药性在医疗保健和卫生方面带来了另一个难题。微生物细胞具有利用丰富能源生长和适应突变的能力,故细菌菌落中的抗菌素耐药性(AMR)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故寻找新的抗菌剂制备新型的抗菌材料尤为重要。
众多学者认为茶多酚是一种具有广谱性、低毒性的抗菌剂,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医用抗菌剂。研宄发现,TP能够抑制是许多微生物的生长,特别是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此外有研宄报道认为茶多酚中的EGCG对HIV感染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抑制作用。Yamamoto等认为茶多酚中的EGCG和ECG在内的几种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抑制逆转录酶,从而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繁殖。
上一篇:3D打印工艺参数对制品性能影响研究
下一篇:3D打印传统制造难及的多元优势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