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加工网

销售热线:158-1687-3821
打印知识
打印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打印知识

拉伸3D打印技术实现高精度柔性电路制造新突破

来源:杰呈3D打印 发布时间:2025-08-12 11:14:32 浏览次数:0
  • 分享到:
    中国大连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3D打印技术,有望革新柔性电路的制造工艺。该项技术名为流体拉伸打印,能够构建高精度的三维导电结构,通过创新工艺设计实现复杂三维互连,无需依赖传统高成本或难以规模化生产的制造流程。
2
    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导电结构是电路中电流流动的物理路径。当前三维导电结构的3D打印主要依赖针头挤压工艺——通过不同尺寸的喷嘴直接挤出导电材料。但研究人员指出,这种方法存在显著局限性:导电线的线宽受喷嘴内径制约,难以突破物理限制。对此,研究团队提出"绘制结构"而非"挤压结构"的创新思路。二者核心差异在于:流体拉伸打印如何实现更高精度?

    不同于直接挤压工艺(将导电材料通过喷嘴推挤至基板并沉积),大连大学团队提出的技术基于全新物理原理。流体拉伸打印利用材料内部张力,在提升喷嘴的同时将导电细丝从基底拉伸成型。这种工艺视角的转变,使得最终结构的线宽可小于喷嘴本身直径,大幅提升打印分辨率与控制精度。尽管传统挤压工艺受限于喷嘴尺寸且需平衡挤出压力与材料粘度,但新技术通过温度、速度与压力的协同调控,可精准调节结构厚度,同时保持成型稳定性。

    研究采用银纳米粒子(AgNP)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材料进行验证。为确保工艺可行性,墨水需具备特定粘度特性。为此,研究团队在25-100℃温度范围内对复合溶剂进行蒸发处理,通过可控方式提升墨水粘度,使其成为适用于"绘制"工艺的理想材料,避免打印过程中结构坍塌。完成打印后,还需对结构进行热处理以增强导电性能。

    该项技术已突破实验室阶段,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研究团队通过制造功能性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热成像显示器及多谐振荡器电路)验证其实用性。所有案例中,三维打印结构均成功替代或补充传统二维平面设计,实现更紧凑的电路布局。该技术兼容多种柔性基板(即电子结构的物理支撑载体),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生物医学器件及其他需要复杂几何形状的系统制造。

标签:

上一篇:在3D打印服务中会用到哪些阻燃材料
下一篇:水凝胶注入增材制造技术实现无粉末陶瓷3D打印突破

相关产品
  • 模具钢

    模具钢
  • 钛合金

    钛合金
  • 铝合金

    铝合金
  • 不锈钢

    不锈钢
  • JCSC-6500韧性树脂

    JCSC-6500韧性树脂
  • 黑色尼龙PA12

    黑色尼龙PA12
  • 白色尼龙材料

    白色尼龙材料
  • 白色光敏树脂

    白色光敏树脂
  • PLA塑料材料

    PLA塑料材料
  • 软胶材料

    软胶材料
  • 耐高温光敏树脂

    耐高温光敏树脂
  • 3D打印红蜡

    3D打印红蜡
  • 透明光敏树脂

    透明光敏树脂
  • 半透明光敏树脂

    半透明光敏树脂
  • 高韧性光敏树脂

    高韧性光敏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