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加工网

销售热线:158-1687-3821
打印知识
打印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打印知识

低温3D打印玻璃技术:室温沉积与热处理实现高精度制造

来源:杰呈3D打印 发布时间:2025-08-11 11:53:45 浏览次数:0
  • 分享到:
    玻璃作为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材料,以其多样化的形态渗透于建筑、电子、光学等多个领域。其透明性、化学惰性、电绝缘性、耐热性及可回收性等特性,使其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玻璃的增材制造始终面临重大技术瓶颈。传统工艺需约1000℃的高温熔化及严格热环境控制,导致其在3D打印领域应用受限。林肯实验室近期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或将改变这一局面:其团队成功开发出低温3D打印玻璃技术,通过直接墨水书写(DirectInkWriting)工艺在室温下完成沉积,仅需250℃后续热处理即可实现部件成型。
11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定制化墨水配方与精准打印工艺的结合。研究人员采用硅酸盐溶液与无机纳米颗粒复合体系作为打印墨水,通过直径410微米的喷嘴进行逐层挤出,实现对打印过程的毫米级控制。墨水可在塑料、金属、玻璃或硅胶等多种基材上完成室温沉积,随后硅酸盐颗粒与二氧化硅颗粒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构建出具有特定形态的玻璃前驱体。

    完成室温打印后,部件需经历关键的后处理流程以提升结构稳定性。首先,样品被置于250℃的矿物油浴中进行热固化处理,确保墨水成分充分交联;随后,采用甲苯与异丙醇混合溶剂对固化后的部件进行清洗,彻底去除残留矿物油。据研究团队披露,经此工艺处理的玻璃部件展现出高打印分辨率、低收缩率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

    尽管后处理步骤增加了制造流程的复杂度,但250℃的加工温度较传统方法仍有显著优势。目前,研究重点已转向提升玻璃材料的光学透明度,并开发具备不同化学与电气特性的功能化墨水。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为复杂玻璃结构的定制化生产提供了新路径,更可能推动光学器件、微流控芯片及高性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标签:

上一篇:3D打印定制营养糖果微量营养素突破性进展
下一篇:3D层压打印技术:增材与减材融合的快速成型工艺介绍

相关产品
  • 模具钢

    模具钢
  • 钛合金

    钛合金
  • 铝合金

    铝合金
  • 不锈钢

    不锈钢
  • JCSC-6500韧性树脂

    JCSC-6500韧性树脂
  • 黑色尼龙PA12

    黑色尼龙PA12
  • 白色尼龙材料

    白色尼龙材料
  • 白色光敏树脂

    白色光敏树脂
  • PLA塑料材料

    PLA塑料材料
  • 软胶材料

    软胶材料
  • 耐高温光敏树脂

    耐高温光敏树脂
  • 3D打印红蜡

    3D打印红蜡
  • 透明光敏树脂

    透明光敏树脂
  • 半透明光敏树脂

    半透明光敏树脂
  • 高韧性光敏树脂

    高韧性光敏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