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们探讨了3D打印领域应用的多种材料,如铜、砂石、铝化物等。本文将聚焦钛金属——这种在自然界中从未以纯态存在的过渡金属。其提取需通过金红石(TiO₂)和钛铁矿(FeTiO₃)等矿物的复杂工艺,尽管最终可获得99.9%纯度的金属,但高能耗仍制约着大规模生产。钛常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以提升性能,现已成为医药、航空航天及汽车领域增材制造的关键材料。本文将系统解析其特性、3D打印技术及应用场景。
钛的核心特性
钛(符号Ti,原子序数22)凭借其多功能特性在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这种轻质金属兼具高强度与低毒性,在极端环境中展现出卓越的耐腐蚀性——可抵御盐水、化学品及磨损。其机械性能接近钢材,但重量减轻约40%,成为制造轻量化耐用部件的理想选择。钛的热稳定性尤为突出,既能承受600℃高温,又可在超低温环境下保持结构稳定。然而,钛的加工难度较高,主要源于其低导热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易在机床积聚,导致设备快速磨损,同时传统减材工艺会产生大量废料。面对这些挑战,金属3D打印技术正成为高效解决方案。
3D打印常用钛合金体系
钛在增材制造领域多以合金形式应用,纯钛则因其生物相容性用于特定医疗场景。常见钛合金包括:Ti6Al-4VGrade5(钛、铝、钒复合材料,耐热性与耐腐蚀性优异,是3D打印最常用合金)、Ti6Al-4VGrade23(专为假肢与医疗植入物开发,生物相容性进一步提升)、钛Beta21S(高强度抗氧化合金,用于骨科植入物及航空航天发动机部件)、Cp-Ti(纯钛,医疗领域专用材料,与人体组织相容性极佳)、TA15合金(含钛、铝、锆,适用于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制造)。尽管纯钛具备轻质、耐腐蚀等优势,但其韧性、硬度及抗疲劳性相对较低,限制了在承受高载荷场景中的应用,因此合金化成为主流选择。
主流钛金属3D打印技术
钛在增材制造中以粉末或丝材形式使用,常见工艺包括:定向能量沉积(DED,通过激光等能源熔化沉积的钛粉末或丝材,实现近净成形)、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又称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或选择性激光熔化(SLM),利用激光逐层熔化金属粉末,适用于高精度Ti6Al4V零件制造)、电子束熔融(EBM,在真空环境中使用电子束熔化钛粉末,特别适合航空领域高强度部件生产)、粘结剂喷射成型(通过粘合剂粘结钛粉末,经烧结固化后形成部件,成本较低但精度有限)。
技术挑战与行业应用
钛金属3D打印虽前景广阔,仍面临多重挑战:钛合金材料成本显著高于其他金属;可用合金种类较少增加采购难度;打印后需进行支撑去除、热处理及抛光等复杂工序,延长生产周期并推高成本。在航空航天领域,该技术已成功制造涡轮叶片、支架等关键部件,其轻量化与耐极端温度特性备受认可。医疗行业则利用钛的生物相容性,通过3D打印定制假肢与个性化植入物,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提升治疗效果。汽车工业通过钛合金部件减轻车身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应用范围覆盖发动机、排气系统至底盘组件。此外,该技术还在工具制造、模具开发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支持复杂结构的高效生产。
标签:
上一篇:怎么用FDM3D打印制作好看的产品
下一篇:清洗和固化3D打印树脂零件有哪些标准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