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网络对我国3D打印企业绩效影响
实证研究
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对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对中国企业绩效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具体流程如下:
- 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首先构建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对中国企业绩效影响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
- 数据收集:通过向加入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的国内3D打印企业发放问卷来收集数据。共发放调查问卷1919份,经过筛查、整理后,得到有效调查问卷347份。
- 实证分析:用实证分析全球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关系特征、融网意愿和融网能力各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验证了概念模型提出的假设。
- 研究结论:全球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和融网意愿对于中国3D打印企业绩效提升有显著影响;全球创新网络关系特征中的互惠性因素对于中国3D打印企业绩效提升没有影响;融网能力对于中国3D打印企业绩效提升有一定影响,但不及全球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和融网意愿两个因素影响显著。

推进我国3D打印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推进我国3D打印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对策及建议,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3D打印企业更快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参考。
- 大力推进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
- 完善国家3D打印创新研发中心运行机制。
- 建设省级3D打印创新研发中心。
- 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的3D打印创新体系,推进3D打印领域前瞻性、共性技术研究和先进科技成果转化。
- 加快培养和引进产业研发和领军人才
- 扩大3D打印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才。
- 加大海外3D打印技术、经营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评审和激励机制。
- 鼓励国内外3D打印人才自由流动,为国内中青年技术人才提供到海外学习深造的机会。
- 推进我国3D打印产业技术研发人员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 促进金融机构的参与和中介机构的发展
- 我国政府应配合金融机构建立和谐的国际金融环境,引导国际金融机构支持3D打印产业的发展。
- 鼓励符合条件的3D打印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 加强我国科技中介行业的国际化程度。
- 加大基础研究的财政扶持力度
- 加大政府稳定性、持续性投入力度。
- 加大税收扶持力度。
-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
-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 强化3D打印行业安全监管、加强3D打印重大问题研究,编制年度产业发展报告。
-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3D打印计量体系、3D打印标准体系和3D打印检测和认证体系。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构建了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分析框架,对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特征、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影响因素、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特征对各经济体产业绩效影响和对我国3D打印企业绩效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预期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能力、研究条件及时间限制,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 技术领域背景知识薄弱:本文研究的产业为3D打印产业,笔者学科背景为应用经济学,对制造业相关领域所知甚少,在研究过程中需进行大量背景知识的学习。此外,在进行3D打印技术专利检索过程中,为保证数据的全面可靠性,笔者所在课题组还邀请多位领域专家对技术领域进行分类并给予相关检索式建议。
- 全球创新网络类型研究局限:全球创新网络类型较多,受篇幅所限,本文尚未对全部类型的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特征一一刻画,仅针对在3D打印产业中应用实践较好的两种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进行分析。
- 案例选取局限:案例选取大部分为3D打印国际顶尖公司,如3D SYSTEMS和EOS公司等,尚未针对小型3D打印企业进行详细分析。
上一篇:3D打印打破传统开启制造新纪元
下一篇: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