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网络概述
全球创新网络所包含的网络主体十分广泛,跨越多个空间,不仅包括不同的企业,也可以包括不同城市、区域,甚至包括不同国家;这些网络主体地理位置可以相去较远,因为共同的利益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在网络中存在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如既包括合作关系,又包括竞争关系。
全球创新网络分类研究
Ernst的研究成果
国外关于全球创新网络的研究以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研究中心Ernst教授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
- 2002年研究:Ernst(2002)将创新分为四类:渐进式、模块式、架构式和激进式,这几种创新模式的提出主要基于对不同企业或产业成功经验的研究。
- 通过对戴尔集团销售模式的研究总结出渐进式的创新模式;
- 通过对显示器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总结出模块式的创新模式;
- 通过对新品种药类开发模式的研究总结出激进式的创新模式;
- 通过对美国苹果公司不同类别产品研发模式的总结,提出了架构式创新。
- 2006年研究:Ernst(2006)研究高技术领域集成电路(ICT)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发展模式,在研究过程中发现:
- 技术的研发过程不仅局限于企业及其供应商,在大学科研机构等组织也发生了知识资源的收集和利用;
- 发展过程中不仅与不同企业建立了一定的长期合作关系,也与不同的组织建立非正式合作的网络关系,这个网络关系极大地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
- 形成的全球创新网络并不是话语权或利益对等的,网络中占有中心地位的企业可以决定网络的规模、哪些组织可以参与以及不同机构利益分配等等。
- 2009年研究:随后,Ernst(2009)提出了一个全球创新网络的分类,分类的标准是根据全球创新网络中节点城市承担的不同创新功能,具有较强的政策指导性。

Chaminade的研究成果
瑞典德隆大学的学者Chaminade(2013)通过探讨两家所在行业拥有不同知识基础的跨国公司的全球创新网络的地理和结构,确定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全球创新网络,即全球组织模型和区域组织模型,研究还发现知识库不仅影响全球创新网络的地理分布,也影响了它的组织方式。
全球创新网络分类归纳
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将按照主体维度、要素维度以及制度维度来对全球创新网络进行分类。
- 按主体维度分类
- 全球研发与创新合作网络:行为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非政府组织、中介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等,网络中所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行为主体所进行的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知识传递、组织内外部交易以及利益分配活动等等。
- 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网络:是以某一产业为研究背景,网络构成要素是由在某一产业中具有创新能力较强的上中下游的企业作为网络主体,与这些企业相关的组织作为辅助机构,按照一定的价值关系组合构成,网络中所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开发、分享与转移与该产业链相关的关键与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价值,增强产业链竞争力。该网络的形成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产业经济发展,更能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
- 按要素维度分类:从要素维度出发,全球创新网络可以分为全球创新资源流动网络与全球创新资源集聚网络。
- 按制度维度分类:按制度维度将全球创新网络分为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网络。
上一篇: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现状与全球创新网络探讨
下一篇:全球创新网络定义、学者研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