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此,我们选用 n - PTFE/Al 复合材料开展实验。分别控制粘结剂含量为 5 wt%和 8 wt%,构建成质量为 3.0 g 的复合材料药柱,并对其进行压力输出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粘结剂含量为 5 wt%的 n - PTFE/Al 复合材料,其获得的最大压力值为 3922.0 KPa;而粘结剂含量为 8 wt%的 n - PTFE/Al 复合材料,最大压力值达到 4818.8 KPa。粘结剂含量增加 3 wt%,最大输出压力提升了约 900 KPa。这表明,粘结剂在热分解或反应过程中能够提供大量的压力输出,在复合材料自身反应产生的压力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整个体系的压力输出。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粘结剂含量的 PTFE/Al 复合材料在压力测试过程中,获得的升压速率均为约 86000 KPa/s,并未因粘结剂含量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由此可知,升压速率不随粘结剂含量的变化而改变。
然而,通过对径向梯度结构药柱获得的最大压力值进行对比发现,最大压力值的变化与不同形貌的 PTFE/Al 复合材料在梯度结构药柱内的位置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不同形貌的 PTFE/Al 复合材料所在位置和获得的最大压力值,我们初步判定,影响梯度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PTFE 纤维/Al 复合材料的位置。
当 PTFE 纤维/Al 复合材料最先开始点火反应时,整个梯度结构获得的压力值主要取决于 PTFE 纤维/Al 复合材料的内部反应,中间夹层以及外壳的复合材料仅起补充作用,获得的压力值相对较小;而当 PTFE 纤维/Al 复合材料作为外壳时,能够获得更大的压力值。相反,当 u - PTFE/Al 复合材料处于梯度结构内芯位置时,可获得较大的压力值。因此,在拥有三种形貌的 PTFE/Al 复合材料的径向梯度结构中,PTFE 纤维/Al 复合材料的燃烧反应顺序是调控其压力输出的关键。
无序的 PTFE/Al 复合材料获得的最大压力值为 4867.9 KPa,与上述六种梯度结构获得的最大压力值的平均值相近。这进一步说明,梯度结构内部三种形貌 PTFE/Al 复合材料的分布位置,具有调控复合材料药柱最大输出压力值的作用。
上一篇:燃压特性与形貌关联深度探
下一篇:金属4D打印创新思路及3D打印多层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