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浸材料,亦称预浸纤维,是指通过树脂体系(涵盖热固性或热塑性)预先浸渍处理的加固织物。此类柔性片材可直接铺设于模具中以成型所需形状,无需额外添加材料,广泛应用于先进复合材料结构的制造。
预浸材料的类型:材料与形式的多样性
从广义而言,预浸料由基体聚合物浸渍的加固纤维构成:纤维形式涵盖丝、带、织物等,材质通常选用玻璃、碳、玄武岩、凯夫拉尔等合成纤维;基体则分为热塑性(如PE、尼龙、PPS、PEEK、PEKK、PEI)与热固性(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两类,丰富的纤维-基体组合赋予其广泛的性能适配空间。
热固性预浸材料
热固性预浸材料通过将纤维加固物与液态热固性树脂浸渍制成。“热固性”指该类聚合物在加热及固化剂作用下会发生硬化(“固化”)反应,且无法重新熔化或塑形。其固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A阶段为树脂与固化剂混合(无化学反应);B阶段化学反应启动,混合物粘度与粘性逐渐升高;C阶段经高压釜催化后,树脂完全固化。
纤维经热固性树脂浸渍后,预浸料会被辊压并储存在温湿度可控环境中,直至用于制造。切割成所需形状后铺设于模具中,由于环氧树脂处于B阶段,使用前需冷藏或冷冻保存,否则总保质期通常不足8周。
热固性预浸料中最常用的树脂为环氧树脂与聚酯:环氧树脂机械性能优异且耐化学腐蚀性强;聚酯热固性树脂成本较低,抗冲击与耐磨性良好,但机械性能弱于环氧树脂。此类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及风能领域,以高强度重量比、卓越抗疲劳性著称,是制造飞机部件、赛车组件及风力涡轮机叶片等高性能复合材料结构的首选。
热塑性预浸材料
热塑性预浸材料由纤维加固物与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浸渍制成,通过加热至特定温度后冷却形成固态复合材料。与热固性不同,热塑性预浸料采用可多次熔化的热塑性塑料:低温型包括PP、PET、PE、PA、PPS等,聚乙烯与聚丙烯因耐化学性佳、密度低,适用于轻量化需求场景;聚酰胺(尼龙)则以韧性、高耐磨性及良好抗疲劳性见长。高温型如PEEK、PEK、PEI等性能更优。
热塑性预浸料具备可重复加热重塑、环境耐受性提升及抗冲击性改善等优势,且室温下稳定,通常无储存期限限制。然而,其制造难度较高——液态热固性材料可快速浸透纤维并避免气泡,而热塑性塑料因粘度较大,纤维浸渍过程更具挑战性。
毛毡带与碳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CCF)
此外,还存在由纤维浸渍热固性(最常见)或热塑性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其特征为连续纤维缠绕于卷轴,便于处理与储存。例如,毛毡带宽度范围3-300毫米,适用于自动纤维铺放(AFP)与自动铺带(ATL)技术,主要用于3D打印简单平面形状及快速生产,且带材越窄,成型形状的复杂性越高。杰呈3D则采用预浸渍的碳纤维与玄武岩纤维线材,实现具有高度复杂形状的连续纤维增强部件3D打印。
标签:
上一篇: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核心原理及应用优势
下一篇:抱歉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