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技术发展趋势表明,金属增材制造正逐步替代传统精密铸造工艺,成为复杂零部件制造的新型解决方案。以赛车涡轮增压器为例,该部件对几何形状、特征复杂度及材料性能要求极高,此前熔模铸造是唯一可行的制造方式。而基于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的3D打印技术,为复杂涡轮增压器的设计与生产开辟了全新路径。本期案例将聚焦一款3D打印高温合金双壁涡轮增压器,其采用的双壁结构因传统工艺无法实现,成为增材制造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GF加工方案通过整合软件、金属3D打印设备、后处理工艺及专利设计的System3R夹具系统,构建了从设计到成品交付的完整增材制造解决方案。
增材制造赋能赛道性能突破
无论是赛道竞速还是日常研发,速度始终是核心目标,而其背后离不开工程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支撑。随着赛车领域竞争加剧,零部件设计与制造面临更高挑战。以提升动力的关键部件——涡轮增压器为例,其需满足复杂的几何形状、特征及材料性能要求。
传统熔模铸造的局限性
赛车性能提升需在简洁设计原则下实现关键部件的高性能,并精准平衡作用力,这要求设计频繁迭代与生产工艺的高度灵活性。然而,传统熔模铸造工艺流程复杂、出错风险高、生产周期长,难以适应快速变更的需求。具体挑战包括:
双壁结构制造难题:涡轮增压器需通过双壁结构形成空气间隙以实现有效隔热,防止内部热量传递至外壳,但该结构因几何复杂性无法通过铸造实现。
废气门集成困难:为维持理想工作压力,需通过双废气门排气。传统铸造需分别制造主机壳与两个废气门,再通过组装连接,导致成本与重量增加。
减重与强度矛盾:赛车时速超200km/h,减重对性能提升至关重要,但薄壁铸件易因强度不足失效。
内部特征限制:铸造虽可成型部分复杂内部几何特征,但封闭式腔体内结构既无法铸造,也无法通过后续加工实现,设计初期即受工艺限制。
长周期与低效率:熔模铸造工序繁多、周期长,难以匹配赛车研发的快节奏需求。
增材制造的技术优势与创新设计
金属3D打印技术最大程度释放了设计自由度,使工程师可聚焦部件功能性,突破传统工艺限制,将复杂组件整合为单一零件。以涡轮增压器为例:
零件整合与简化:传统工艺需三个独立零件(主机壳与两侧废气门),铸造后需焊接双壁隔热罩;而3D打印可将整体设计为单件,废气门无需密封垫或组装,直接打印完整壳体,大幅简化装配流程并减轻重量。
性能与可靠性提升:整合后的单件零件消除了装配面公差问题,减少因泄漏导致的失效风险。同时,可优化双壁结构厚度,进一步减重并增强隔热性能。
成本与周期优势:相比熔模铸造,金属3D打印在F1赛车零件生产中显著缩短了时间与制造成本,助力高端汽车制造商快速、可靠地实现制造目标。
综上,金属3D打印通过突破传统工艺的设计与生产局限,为赛车涡轮增压器等复杂零部件提供了更高效、高性能的解决方案,推动赛道性能与工程效率的双重提升。
标签:
上一篇:3D打印透明手板材料怎么选:PC与亚克力的性能对比
下一篇:主流3D打印技术FDM、SLA、SLS与3DP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