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3D打印PLA时调温度调出好质量,得先搞清楚温度具体影响哪些方面。PLA材料对温度挺敏感的,温度一高就容易软趴趴的,温度低了又可能挤不出顺畅的丝。打印前咱们得根据用的材料品牌和型号,先定个大概的温度范围,比如常见的190到220度之间。不过这个温度不能一直用同一个,得根据打印时的实际情况慢慢调整。
打印过程中,如果发现丝材挤出时拉丝或者成型的表面有疙瘩,可能是温度太高了。这时候可以试着降5度,看看效果有没有好转。反过来,要是层和层之间粘不牢,或者模型边缘翘起来,八成是温度不够,得往上调个3到5度。调的时候别一次调太多,慢慢试才能找到最合适的点。
另外,打印速度和温度得配合着来。速度快的话,温度也得跟着高点,不然材料还没完全融化就被挤出来,容易堵头或者断丝。速度慢的话,温度可以稍微低点,避免材料在喷嘴里待太久变碳化。这俩参数得一块调,光改温度不改速度,效果可能不明显。
还有环境温度也得注意。冬天屋里冷,打印头散热快,可能需要把温度调高3到5度。夏天要是开空调,温度又得往回调。环境湿度也有影响,PLA吸了潮,打印时容易冒泡或者断丝,这时候温度调高点能帮忙把水分蒸发掉,但最好还是提前把丝材烘干再用。
打印完的成品质量也能反过来验证温度对不对。比如表面光不光滑,有没有毛刺,层纹明不明显。要是层纹太深,可能是温度低了导致材料融合不好;要是表面发亮甚至有点焦,那就是温度过高了。这时候得根据成品情况再回去调温度,多试几次就能找到规律。
现在有些3D打印服务会自己调温度,用传感器一直盯着打印头温度和材料状态,自动调整设置。虽然现在用的人还不算多,但往后肯定会越来越准,调温度时更省事。到时候可能不用再反复试了,直接就能打出好质量的模型。
标签:
上一篇:3d打印peek零件耐腐蚀性的方法
下一篇:3d喷墨打印技术实现全彩色模型的解决方案